信报财经月刊(2020年6月号):葡萄酒方法种中药 农本方:「东方医学」包装出海
2020年6月1日
撰文:黄爱琴 本刊记者
「农本方」母公司培力控股(01498)主席陈宇龄一直提倡中药现代化,在本刊访问中,他献妙计扫除行业两大障碍。一、效法法国人种葡萄,严格控制中药原产地,以杜绝内地异地乱种现象;二、中美关系紧张,他早作部署,在美国收购针灸草药企业,并以「东方医学」包装出口中药,规避贸易壁垒。
陈宇龄土木工程师出身,在加拿大「读番书」,原本与中药沾不上边。八十年代后期,他偶然发现家乡贵州盛产有「上药」之称的灵芝,遂与家人创立中药保健品牌维特健灵,才渐渐对中医药产生兴趣。1998年意见不合, 自立门户创立「农本方」,现已家传户晓,他笑称有此成就与自己是「外行人」(outsider) 的身份有关。
他率先开创香港中药浓缩配方颗粒先河,这种结合传统中药煎煮理论和现代浓缩技术的做法,「中医指你离经叛道,西医又觉得中药不科学」,惟有门外汉才能想得到。「中药煎煮过浓会失去功效,相反配方颗粒能够以基因指纹图谱鉴定技术做到标准化,确保成分稳定。」在这位理科生眼中,中药再神奇,都离不开化学作用。
他坦言,当初旁人并不看好这盘生意。「旧公司(维特健灵)觉得保健品已经足够赚钱,做呢d野(中药配方颗粒),蚀死都唔掂。」
这次创业的确困难重重,他与太太及拍档投入全副身家,挨了十年才做到收支平衡。头一两年,公司月入不足2 万,他惟有推出「拿手」 的保健产品,如「金灵芝」、「乌发浓」 等,以「养活」 中药业务。花了四五年时间,辛苦储到300只颗粒中药,生意才渐上轨道。
广邀西医参与研究
别人眼中,陈宇龄有股「儍劲」,正如他自己多次讲过,如果当初专心做保健品,或许公司可以提早几年上市了。除了因为情意结,亦因为他有一番抱负,想帮助中药行业跨越两座大山:第一、被诟病缺乏科学验证;第二、走不出华人圈。
主流医学界对中药成效充满怀疑,他则认为「真金不怕洪炉火」,经常邀请西医教授参与中成药的研究。「最初他们几乎不想和我倾偈,话中药唔得。后来他们自己把药拿回去做测试,半年后发现有效,才再次联络。」他指出,现在做中药跟西药一样要经过三期临床,走科学验证之路。「内地注册中药比西药更难,既要符合中医专家,又要符合西医专家,顺得哥情失嫂意,每年只有一两只新中药获批。」
培力在行内以高品质著称,陈宇龄打趣说,做自己的员工「很惨」,因为每年都要面对一个「大考」。由于生产基地在广西,为防内地员工作假,他同时登记了中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、澳洲药物管理局TGA及美国药典USP三个国家的标准认证。前者每五年检查厂房一次,后两者则两年一次,变成几乎每年都面对一个严格审查。「这些机构会派人到厂房现场check,看纪录。我们的系统是cross checking,好难出蛊惑。」
内地中药乱种成灾
虽然不惜工本做大量研发,又力求制药过程严谨,但是陈宇龄觉得这样仍未足够,强调中药必须从源头做起。2017年,他在贵州丹寨收购了一个面积相等于499个足球场大小的中药材种植基地,「踩过界」种中药。
自从内地中药市场开放以后,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,农民种药不再受到药监部门规管,中药品质参差。另一灾难,是自从种植中药被列入扶贫政策后,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眼见商机,不惜揠苗助长,例如空前密集地大规模种植、滥用农药、除草剂和打激素,以及提早收割出售等。
另一问题是胡乱种植,「第一、种源未必对,例如用亚当归种子种当归;第二、异地种植,例如把东北人参拿到广东种,两地土壤、气候差异极大,导致药材性状变异和成分含量不够,药效大降。」
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,称为「道地」,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来的规律,「等于是一个跨越千年的临床试验(clinical trial)」。陈说:「古时的中药是野生采的,稳定性比现在强很多,因为不会种到『乱晒坑』。」
他献出一条妙计,认为可以参考法国人种葡萄的做法,对中药原产地作严格要求。「即使是同一个地方出产的红酒,不同年份的价格亦可相差很远,因为每年阳光、雨水不同,更何况在不同地区种?」他建议,官方应规定只有某个地区才能种植某种中草药,违者要受到惩罚。「只有在法国香槟区出产的才可叫Champagne,其他地方出产的只是Sparkling Wine。」
针炙突破贸易壁垒
中药发展的另一个难题是无法「走出去」。由于中西医药系统不同,欧美国家对中成药设下不少贸易壁垒。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,2017年中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金额仅为西药的约十分之一。中美贸易战下,中药出口前景更不明朗。
陈宇龄早有部署:早于多年前,他已经知道「明刀明枪」输出中药很「执输」,于是转攻在美国大行其道的「针灸」市场。现时美国约有4万名持牌针灸师,专业资格等同物理治疗师,医疗费用可报销保险。「针灸师多数是年轻人,他们要懂60款中药,因为要开药给病人。」
看准这个「突破口」,培力于2017年全资收购美国加州的K’An Herb Company Inc.(「KAN」),这家公司拥有30年悠久历史,制造逾300种中草药配方产品,并销售予美国及欧洲的分销商及针灸师。
「我已经留意了这家公司超过10年,直到老板年纪大了才愿意卖给我。谈判中途,有一个股东还去世了,差一点close不到个deal!」陈宇龄开心分享这个「执到宝」的经历。
他计划以KAN这个品牌代替「农本方」打入外国市场,以规避贸易壁垒,「把原料运到美国,在当地生产」,日后更会开设KAN连锁针灸诊所,聘请外籍针灸师,同时卖保健品。「诊所会开在方便和新潮的地区,绝对不是China Town。」
美国反中情绪高涨,他称可能会采取一个更中性、更友善的名称包装产品──东方医学(oriental medicine),而不是直接叫中医。「东方医学范围较广,包括南韩、日本等,但其实都是中草药。」